区情频道

社会概貌

2017-03-07信息来源:城东区年鉴 编辑:牛宏磊

基础设施

2011年,城东区投资3500万元完成丹霞路、索麻巷、北关街、东关大街等道路建设和街巷景观改造,完善了城区路网,方便了群众出行;投资185万元对五一桥、乐都路、西宁站北园巷等5座公共卫生间和部分破损塌陷市政道路进行了维修;投资1200万元对水城门清真寺、富强巷小学、海源宾馆等9处楼体进行了亮化美化。进一步加大城区绿化力度,投资820万元新建改造街头绿地22处,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安装绿地护栏6814米,补植行道树740株、花灌木12万株(墩)。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东关、互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清真巷社区服务站,购置了杨家巷、青藏花园、园山社区办公用房,改造了团结、火车站社区办公用房;投资560万元新建了杨家巷、康东等7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教育事业

全区有义务教育学校28所,其中小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小学教学班389个,在校生23261人(其中非东区户籍学生10153 人),平均班额60人,专任教师1175人;初中教学班201个,在校生10194 人,平均班额51人,专任教师684人。另有公办高级中学1所,职业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12487人。

教师队伍

2015年分两批公开招聘教师90人,签约免费师范生1人,其中新增音、体、美、科学教师23名。加强校长培训,邀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的茶世俊博士主持开展“提升办学理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期校长论坛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及省、市级课程改革培训。承办2015年全国中小学教研组培训,邀请崔其升等 4名著名教育专家来区先后举办2期专题培训,提高教研文化和教研团队建设水平。承办西宁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送培送教”及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开展名师带教、名师讲坛、名师示范课等活动,挂牌成立4个“名师工作室”并组建研修团队,搭建“名师”引领新平台。制定实施《城东区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分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实施新岗教师“青苗培养计划”, 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制定《城东区优秀教育人才评选暂行办法》《城东区区级优质课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评选出区级优秀教育人才53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举行“城东区教师岗位大练兵选拔赛活动”,并推荐教师参加市级比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观摩交流讲课比赛,80余名教师获得全国、省级一等奖及其他各类优异成绩。

义务教育保障

一是区财政拨付“两免一补”配套资金845.9万元 、拨付生均公用经费801.9万元,学校公用经费充足。投入资金23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工程,在国家提供部分免费教科书的基础上,为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及英语磁带,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二是全面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无条件接收农民工及其他流动人口子女在区属学校就学,确保与本地户籍人口子女同等享受教育资源,2015年三县及本市外户籍学生11159人,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建立扶贫助困体系。发放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教费资助金342万元,开展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关爱帮扶活动,“控辍保学”措施得力。2015年,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0;初中阶段入学率126%,辍学率 0.93%;残疾适龄儿童入学94.2%,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班)率96.5%,15—50周岁非文盲率为99.98%,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巩固率99.33%。四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帮扶资助,向辖区48所民办幼儿园发放价值232.7万元的电子钢琴、桌面玩具、消毒柜等设备。全年发放学前教育奖补资金716.2万元,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激发民办学前教育力量创办优质幼儿园的积极性。

教育经费

区政府将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 加大经费投入,连续多年实现“本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的政策要求。2015 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29615.44万元。2015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8984.54元。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小学4094.12元;2015年教育经费预算内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2.57%。保障义务教育经费。

基础建设

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大力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完成北小街小学改扩建、康南小学新建、富强巷小学“校安工程”3个项目,使全区教育资源得到扩充。一是新建西宁市康南小学,为解决南山东路延长段康南片区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城东区政府争取项目资金,于2014年3月在城东区南山东路延长段征地29.6亩,实施康南小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康南小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其中区自筹3363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建成集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实验楼、运动馆、地下停车场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建筑群,学校设有标准教室30间,标准学位1350个,配备有机器人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教室、比特实验室等15间功能室及一个多功能报告厅。康南小学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城东区教育局从区属学校为康南小学抽调配备骨干教师29名,当年招收一至五年级10个教学班476名学生。康南小学的建成,解决周边廉租房安置小区、和盛园、青藏铁路五期等14个住宅小区、约24040户住户人口适龄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同时缓解全区的就学压力。二是完成西宁市北小街小学改扩建工程,为解决北小街小学校舍和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城东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下校调研后决定,对学校北侧、西侧进行征地拆迁,多方筹措资金,花大力气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2015年,城东区政府自筹资金3893万元,为北小街小学征地3.2亩,新建3789平方米教学楼一栋,同时新建150米塑胶操场、室外硅PU标准篮球场、配电室及库房、围墙、大门及其相关附属设施,并更换学校原有配电设备,对上下水管道等相应附属设施进行修缮。扩建项目于2015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三是完成西宁市富强巷回族小学“校安工程”,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城东区对西宁市富强巷回族小学现有的2932平方米D级危房在原址内实施拆除重建,新建3348平方米教学楼一栋。项目总投资795万元,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投入使用。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建设

实施省标准化项目,落实省标准化教学仪器装备项目资金322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288万)、省标准化电教项目379万元(其中区配套103万元)、省级簿改课桌凳采购项目资金104.65万元,完成富强巷小学、康南小学校园监控项目,完成西宁市北小街小学校园网建设,实施全高清录播系统扩容项目,提高教育装备标准化水平。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完成校园网络带宽升级工程,实现区属各学校互联网单独出口带宽达100M,教育城域网内网带宽1000M,建成校与校、校与教育局之间高速互联互通的宽带网络,使全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在全省率先迈上网络高速路。推进“城东区网站站群系统”建设,改版完成“西宁城东教育网”及区属各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在教育局官方网站增设“服务大厅”“互动交流”“信息公开”等服务类板块,同时成功注册城东区教育局官方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平台,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发布、查询、行政办公、在线服务、互动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学前教育

加快城东区学前教育发展,实现幼儿园的公办性和普惠性,城东区政府投入资金2632万元完成3所幼儿园项目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具备正式投入使用的条件。新建金童艺术幼儿园,占地面积3851.2平米,在原北关街小学旧址新建,项目总投资 1532万元,建筑面积3385平方米,设有9个教学班,可容纳270名幼儿入园;幼儿园位于西宁市北关街11号,地处北关街居民区中心地带,非交通主干道周边,地理位置良好。完成民族保育院建设,占地面积4464.6平方米,在原民族保育旧址新建,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总建筑面积3216平方米,设12个教学班,可容纳360名幼儿入园;幼儿园位于国际村北磨尔园228-1号,地处国际村居民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良好。新建泮子山幼儿园。位于沙塘川河东侧,属于泮子山新村建设配套项目,土地为泮子山村易地扶贫项目用地,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1015.94平方米,设6个教学班,可容纳210名幼儿入园。

教育教学和教研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讨,国际村小学、中庄小学等4所学校的校本教材通过市教科所审定,举办“城东区优秀校本教材展示暨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设水平。建成并启动优质课录播云平台,开展“一校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组织开展“晒课”活动,建立网上教研新阵地。拟定城东区《东部教研联盟实施方案》,探索区(县)际间教研联盟,促进区域教学研究合作交流。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实施“一对一”智慧课堂实验,育才学校师生12人参加在青岛举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展示大会,在青海展厅进行 iPad智慧课堂远程直播和模拟课堂现场展示,赢得与会专项高度评价。

建成校园安防高清监控系统

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及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通知,东区于2014年经过详细摸底统计测算,并报请市公安局城东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审核,实施校园高清数字网络视频监控工程。在区属各学校原有监控系统基础上,投入430余万元,为区属11所小学建设603个高清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点位,并建成区级高清数字网络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全区各学校校园全天24小时无死角、无盲点视频监控,硬盘录像保存35天。

文化事业

2011年,城东区投资310万元为29个社区配备了群众文化活动设备,投资82万元完成了两镇文化站和社区活动图书室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区级图书馆,科技工作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

卫生和计划生育

城东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于2013年9月,将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下属7家全额事业单位,全系行政编制人员10人,事业编制人员189人,临聘人员100余人。主要从事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区爱卫办和区食药安委办工作任务,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药店、餐饮服务等4000余家单位进行监管。局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西宁市回族医院党支部、城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两镇卫生院党支部、城东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党支部)。其中正式党员72人,预备党员2人。


公共卫生服务


落实医保政策

落实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保支付方式等各项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医保诊疗项目、药品目录、服务设施标准目录和125种单病种住院医药费用限额付费价格。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落实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对残疾人、低保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就诊时,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减免各项费用达25万多元,3万多人次,有1030名患者享受到“先住院、后结算”的优惠政策。

基本药物制度

继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 , 全面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级增补目录。全区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含省级增补品种)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平台采购、配备,使用率 100%。实行药品目录、价格公示承诺服务制度。在实施基本药物品种的基础上,通过核定扩大使用非基本药物,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医保门诊及住院报付支付范围。

实施“百姓药箱”工作

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用药习惯。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百姓药箱”中非基本药物使用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药品使用总金额的20%,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社区卫生机构与医联体

服务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行省级“医联体”服务模式。城东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到100%。2015年继续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的创建工作。青海省人民医院与城东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纳入省级“医联体”范畴。继续全面实施紧密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家庭医生

加强城乡居民全科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以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评估、双向转诊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科医生健康团队。2015年,城市重点人群签约人数65535 余人,签约率90%,家庭医生签约10万余户,签约率91% 以上。

信息管理

全面开展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和应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信息系统使用率100%,行政村卫生室信息系统使用率85%以上。及时更新和录入机构信息,明确各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居民健康档案全面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更新工作。完成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等项目,2015年全区建立更新档案333429 份,建档率达90.3%,全面完成举办公共卫生服务各项任务。

妇幼保健 

201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95%,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和管理率100%。全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要求。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向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12.05万元。全区疫苗接种率为95%,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8.91%。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

医患关系调解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同时建立起逐级责任追究制和医疗投诉迅速查处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公开投诉电话。至年底,启动第三方调解医患纠纷2起,调结的医患纠纷均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同并及时履行。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推进医疗纠纷预防处理防治建设,推进医疗责任险工作,建立“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负担机制)。

医疗对口帮扶

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韵家口镇卫生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乐家湾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强化受援单位人才、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在就医环境、就医质量和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临床诊疗小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信息公开活动,进一步强化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重大疾病规范化治疗。全力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效改善护理服务、护理质量,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


爱卫建卫工作


“建卫”督导协调工作

开展“建设健康西宁、共享美好生活”活动和控烟工作。开展建卫环境卫生整治工作。2015年下发督办通知50份,整改通知7份,媒体曝光43份,回复率均为100%。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健全“建卫”工作考核机制。成立“建设健康东区、共享美好生活”领导小组,签订《建设健康西宁、共享美好生活行动目标责任书》。开展十大类双百健康场所健康活动。利用建卫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地方病防治月、职业病防治周等活动进行健康知识和控烟宣传。

卫生监督执法

一是区食安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强化措施、科学监管、严厉整治。2015年开展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开展茶园、私房菜、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旅游餐馆”“文明餐桌”“阳光厨房” 创建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工作,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利剑”行动,开展“不合格保健品”专项检查,对辖区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电子监管系统培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应急体系,及时处理群众举报。

二是加大对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春秋季两次联合教育、疾控、交管等部门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学校师生安全。举办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负责人培训班。

三是提升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继续实施每周一会、每季一考制度,加大监督员培训力度,区卫生监督所在 2015 年全市卫生监督系统比武中获二等奖。


计划生育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全部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展顺利。与韵家口镇及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签订党政领导责任书,对全区计生专干进行培训。2015年人口出生率为4‰,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5%。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动态变更准确率为96%,覆盖率为98%。组织840对夫妇进行孕前优生身体检查,完成目标的107%,妊娠结局随访率为55.6%。省级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信息协查反馈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户籍地反馈率)达97%(目标 95%)国家“三项制度”及省、市、区所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率为 100%。

人口

城东区常住人口38.15万人比2014年增长0.7%,其中:城镇人口37.74万人,占总人口98.93%,乡村人口0.41万人,占总人口1.1%,城镇化率98.93%,比2014年增长1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3609人,出生率9.49‰,死亡人口947人,死亡率2.49‰,自然增长率7‰比2014年下降0.79千分点。户籍人口数25.24万人,户籍户数83752户。

民族

城东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2015年区内居住有32个民族,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31个。在常住人口中汉族23.56万人,占总人口61.75%,少数民族14.59万人,占总人口38.25%。其中:回族119048 人,占总人口31.21%,藏族10765人,占总人口 2.82%,撒拉族6256 人,占总人口1.64%,土族3340 人,占总人口0.88%,蒙古族1920人,占总人口0.5%,其他民族4586人,占总人口 1.2%。

民政

城东区民政局是主管全区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区划地名、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双拥优抚、民间组织管理、老龄及婚姻登记等12项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全面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的民政职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民政工作得到有效发挥,全区民政事业整体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有干部职工22名,其中:行政编制9名,事业人员2名,公益岗位5名,借调人员2名,临聘人员4名。

宗教

城东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多、信教群众多、宗教寺院多、流动人口多的城区,辖区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含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下辖1个镇,12个新型社区,15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全区总人口38.45万人,有汉、回、藏、满、撒拉、土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7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3%(其中回族人口12万人,占总人口的31.2%)。


科技


科技投入

城东区科技投入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5%,科普经费达到人均0.8元。投资12万元,建科普宣传彩色LED屏幕(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投资2万元,建2处科普画廊(青藏花园社区、杨沟湾村);投资36万元,为15个行政村配备科技环保垃圾清运车(全市率先);争取专项资金20万元,创建火车站社区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投资8万元,扶持青海煜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景拍摄技术(全省首家具备全景拍摄技术的企业)。

科技项目申报

2015年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0项。申报省级科技项目6项:松果菊苷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 图的基于匹配和距离的拓扑指标研究,藏药甘青青兰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功效成分研究,藏药宽筋藤对照品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藏药塞北紫堇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热贡唐卡挖掘研究 , 藏文历史文献数字化与共享关键技术平台都由青海民族大学研发。市级科技项目4项:高原枸杞酵素酸奶研究开发—青海小牦牛乳业有限公司、高原特色青稞全籽粒麦茶及袋泡茶系列产品研发及中试——青海华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屠宰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高规模养猪场仔猪成活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青海昶林粮贸有限公司。

科技宣传

1月,在韵家口镇路家庄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为15个村发放科技环保垃圾清运车。5月,城东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技活动宣传周活动在辖区泰宁广场拉开序幕,200余人参加宣传活动。9月,城东区“万众新拥抱智慧生活”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在辖区泰宁广场拉开序幕,50余人参加宣传活动。

科技活动

10月13日至11月6日,区科技文体旅游局和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五届城东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18所学校3000余名师生近3000件作品参赛。11月6日,城东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西宁市育才学校举行。经过17场初赛,区属各学校师生1500余人350件科技创新作品进入决赛。大赛内容包括魔方速拧比赛、科学幻想画比赛、遥控电动直升机比赛、四驱车模比赛、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多米诺骨牌比赛、科技小论文比赛、悠悠球比赛、四轴飞行器比赛和展示等系列活动。决赛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组织奖7个。

人民生活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保生态、惠民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年用于民生方面支出 13470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84.9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社保救助体系,开展养老保险、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工作,参保率均达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一门式”受理和“城乡一体化”服务救助。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王家庄、林家崖等12个村6522套新村住房全面竣工,近1.9万村民喜迁新居。完成“九村人畜饮水”、村道硬化、泄洪渠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7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6522户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任务。多渠道、多举措增加城乡人民收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9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6元,增长8.7%。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