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频道

青海工业:精彩

2018-01-10信息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马建辉

  青海新闻网讯 目前,全省工业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业循环绿色发展……都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引领下,全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为全省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依托我省的资源及地理优势工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新突破,新成就。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对工业领域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盘点,让我们看到2017年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清晰而坚定的足迹。

  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自《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来,我省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期,我省蓝宝石晶体、电子级碳化硅等新兴产业,电解铝、铅锌冶炼等传统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产品改变。2017年,我省6户企业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9户企业被确定为全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优秀企业。此外,还初步形成了盐湖化工综合利用、铝及铝深加工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我省制造业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立足于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前瞻性、战略性的部署。基于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融合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清晰认识,我省科学制定和准确把握青海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确实青海行动方案对促进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也取得了实际成效。

  国企改革:实现五个突破

  2017年,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是国有资产监管实现新突破。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三是国有经济布局实现新突破。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结构调整,支持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四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五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资国企改革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的基础工程,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我省的五大突破就是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力推进和成效。

  盐业改革:扎实推进

  2017年,我省深入推进盐业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并发布实施了青海省《食盐储备管理办法》、《食盐供应应急预案》,使我省食盐供应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省级28部门联合印发了《青海省关于对盐行业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加大了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大力推进食盐跨区经营工作,有4家省外企业在我省开展食盐经营业务,丰富了我省食盐市场品种。同时,我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积极应对盐改,实现了在全国10余个省区市跨区经营业务。

  青海具有丰富的盐湖资源,这里纯天然、原生态、无任何工业污染的茶卡盐具有原生态纯天然的优良品质,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然而,受地理偏僻、市场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久负盛名的茶卡盐业一直未能打响品牌。此次盐体制改革,为我省“湖盐”走向世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货运量:再创新高

  2017年,我省积极落实物流降本增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加大铁路集装箱货源营销,拓展全程物流服务,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支持公路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对接制造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促进货运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7年1-11月全省累计完成货运量15995.54万吨,同比增长7.8%。预计全年完成货运量18400万吨,其中:铁路运量3200万吨,公路运量12800万吨。工业运量占总运量的86.9%,达到16000万吨。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约6.3%,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货运量创新高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成效的展现。近年来我省企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去库存、去产能的实际,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做到企业产品的独创性,加大市场占有率,用产品打开市场,占领市场,我省许多产品不仅走出省门,更走出国门。

  两化融合: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2017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为主线,以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推动试点示范、夯实基础工作为主要路径,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9%,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5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20%。省、市(州)、园区三级工信部门协调联动,工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支撑服务机构联合实施的两化融合工作体系日趋完善。

  加快信息化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我省工信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运营

  2017年1月10日,青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完成并正式启动运营。该平台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以1个省级枢纽平台为中心、9个市(州)综合窗口服务平台和11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骨架,覆盖全省范围、各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平台通过汇聚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融资、人才培训、技术转化、创业辅导等8大公益服务和电子商务、项目申报等特色服务。

  青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正是我省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贯彻,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有效发挥了支撑和带动作用。

  央企帮扶:签约近2000亿元

  2017年,召开了以“帮扶·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央企支持青海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上共签订各类项目投资、矿产开发、央企扶贫基金及援青引智等协议8个,签约总额近2000亿元。据统计,截至目前,已落实各类项目11个,涉及投资额372亿元,央企扶贫基金落地3.5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5亿元,债权融资2亿元。

  央企扶贫基金设立以来,紧密结合央企主业和产业布局,依托青海地方特色资源,投资了一批有影响、有示范意义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产业扶贫模式,打造央企扶贫品牌,真正探索出一条以工补农的新路子。培育龙头,激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青海扶贫事业添砖加瓦。

  工业节能:完成国家监察任务

  2017年,省节能监察总队组织开展节能监察专项行动,对涉及我省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电石、铁合金行业的65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对违规企业下发6份《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节能监察意见书》。同时,强化违规企业的整改落实工作,紧盯问题企业不放松,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的9家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完成整改,圆满完成了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任务。

  工业节能监察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强制性标准及重大政策要求,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监管,逐步完善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此次督查进一步加强了我省企业节能绿色发展,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用能水平。

  西部矿业:选矿技术再创新

  2017年10月26日,国内最大的独立铅锌采选联合生产企业——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经过7个月奋战,顺利投产了选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标志着西部矿业在转型之路上实现了又一突破。提升了选矿方面的八大优势:成本同比下降,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回收率有效提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以及设备自动化、大型化和节能效益最大化、操作流程现代化,为打造国内优秀矿山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行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锡铁山铅锌矿30多年的选矿工艺技术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在加快企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的过程中,西部矿业决定率先在锡铁山分公司推进选矿技术升级改造。此次选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完成,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益探索,用更小的劳动强度创造更高的企业效益,让企业效率向更优、更快、更高转变。

  招才引智: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启动

  2017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国资委联合制定出台了《省属出资企业“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标志着推动我省省属出资企业招才引智工作提质增效的又一重磅举措应声落地。“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的培育目标紧密立足于企业实际,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施“三支队伍”人才引进和培养、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聚才引智平台等专项行动,将培育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工程”计划“十三五”期间,培养引进100名优秀年轻企业领导人员、1000名技术拔尖人才和中层管理人员、10000名技术优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期通过搭建人才招引培育新载体和新平台,破解省属出资企业人才总量少、质量低、接续难的发展瓶颈难题。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