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瞿昙工艺的再塑与创新

2017-12-06信息来源:海东时报 编辑:牛宏磊

青海新闻网讯

1411767_329594.jpg

1411770_459530.jpg

编者按: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艺术是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但它确实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点。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在珍藏时间上也极具挑战性,而且还具有收藏价值。就是说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做,皆为孤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存在仿造、复制、盗版等被侵权现象的发生。

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其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  

走进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新联村的瞿昙民间工艺馆,首先吸引记者眼球的,是一个象背云鼓的泥塑作品。象背云鼓是瞿昙寺现存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出自明代宫廷工匠之手,堪称稀世珍宝。这是一只石雕卧像,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叠云架起一面真鼓。石象高约1米,周5.3米。石象鼻卷莲花回首顾盼,创意独特。

而记者所见的这件泥塑仿制品,高约四十公分,是瞿昙寺象背云鼓的一个缩小版。除了这件泥塑,展馆内还有多件泥塑作品。其中绿巨人头像已经完成,只待上色。一组以土族风情为内容的人物和场景作品,十分形象生动。而奔跑的骏马、威猛的雄狮、静卧的牛犊等泥塑,更是惟妙惟肖。

这些泥塑作品的创作者,名叫王杰。

今年27岁的王杰,就出生在瞿昙镇新联村。从小耳濡目染瞿昙寺的艺术文化,王杰非常喜欢雕塑和绘画。高中毕业后,他前往黄南州热贡艺术中心拜师学艺。八年后学有所成的王杰返回家乡,主动免费修补瞿昙寺部分泥雕佛像,开办藏传佛教艺术工作室,承揽各地寺院雕塑绘画工程。2016年,王杰致力于乐都区古瓦当艺术开发的同时,还承担起新联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任务,为促进乡风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农村青年树立了榜样。

泥雕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在黄南州学习期间,王杰吃苦耐劳,潜心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习三年后,师父便允准他以工匠身份,参与了上海、浙江、甘肃、青海等地许多寺院的佛像雕塑工程,并在黄南州热贡艺术博物馆留下了作品。

回家乡后,王杰创建了藏传佛教艺术工作室,查阅大量研究资料,在瞿昙寺实地观察,着力探索古建筑雕塑、绘画、瓦当等艺术的再创造路径。

王杰已对“瞿昙工艺”概念有清醒而独到的认识,他以此立业,率先实践,开发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琢磨出了瞿昙寺象背云鼓等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旅游纪念品制作方法。

几年来,王杰将工艺视角深入到浩瀚的民俗文化历史海洋中,在民间木雕摆件、农家门窗设计、砖石雕刻等方面都有广泛涉猎。为了推广“瞿昙工艺”概念,打出瞿昙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开拓农村致富新路子,他建成了古瓦当工艺开发生产线、农家仿古木门窗加工生产线等,目前,王杰已为正在筹建的瞿昙民间工艺馆创作了大量作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