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行青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

发布时间: 2017-05-11
索 引 号  000C8-000a6-2017-00005 发文机关 宣传部
标      题 畅行青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17-06-07

今年以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地,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百日攻坚”大行动,全力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一季度,全省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39.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58%。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1.46亿元,国省道完成投资8.06亿元,客运站点完成投资0.25亿元,交通运输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交通运输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青海这样一个地域广袤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省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显得尤为重要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的交通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和对外交流的需求,加快实施高等级省际通道建设,先后建成共和至玉树、德令哈至久治等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通向甘肃、四川、西藏等方向的多条省际通道。目前,青海与毗邻的甘、川、藏、疆等四省区不同等级的出口通道达43条,初步形成了省际多路连通的格局,加强了青海对外的人文、经济交流,促进了青海与周边省份旅游的一体化,捧热了“青藏游”“川藏游”等特色旅游线路。

在加快出省通道建设的同时,青海省内干支相连的旅游公路网络也逐渐形成。1.5万余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了全省相邻市州间贯通二级公路、县县通二级路,基本覆盖了省内主要景点。

青海还构建起西宁周边贵德、尖扎、循化等17个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环西宁两小时交通圈”;形成了环青海湖和祁连、门源、互助、坎布拉等地以风景观光为主的旅游公路;强化了其他中心城镇与主要景区以及景区之间的有序衔接。2015年年底,青海改建完成玉树经曲麻莱至不冻泉等近1000公里公路,构建起环绕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交通大环线,大大促进了三江源地区与环西宁旅游圈、青藏旅游线的联动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8579公里,以西宁为中心、连接7个市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已经覆盖全省58.7%的县级行政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58%,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39%,实现了98.6%的乡镇、91.9%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村(牧)委会通班车率达到8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于2014年投资近6亿元,启动实施了以“管理决策科学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出行服务便捷化”为目标的交通信息化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联动高效、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处置体系。

继2015年8月底顺利实现青海与全国ETC联网之后,省会西宁、海东“公交一卡通”已与全国互联互通。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进一步完善“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及其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各项功能,全力打造出行订制化、个性化、增值化的综合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基于位置的全过程、实时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进入“十三五”以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先行官”作用,乘势而上,奋发进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加快提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把握机遇,勇挑重担,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同比增长14.5%,已接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9。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把提高道路供给质量,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成效明显。随着牙什尕至同仁、茶卡至格尔木等9条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通车,当年新增公路里程2986公里;强力推进“畅通西宁”工程,加快建设东部城市群、青甘川交界地区以及城镇与国省干线连接道路、重要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旅游专线、重点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适应了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满足了广大游客特别是自驾游客的需求。

开通西宁至德令哈、玉树、格尔木3条省内航班邮路,结束了青海邮政无航空邮路的历史;完成铁路客货发送量994.1万人、2833.2万吨,同比增长6.2%、3.8%;实现果洛机场通航,开通西宁飞往东京、吉隆坡的国际航线……在全力破解瓶颈制约的基础上,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与邮政、铁路、民航等部门的沟通配合,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公路与铁路、民航、水路、邮政等运输方式实现了有效衔接,不仅促进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力支撑了全省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大局。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型行业,国家对青海等四省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会改变,省委、省政府强力支持行业发展的决心和定力更没有改变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工作的深入开展,青海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然旺盛。

今年,我省将统筹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连接西南、沟通华南的西成铁路,开通西宁至西安高铁,破解西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前难题,续建扎麻隆至倒淌河高速公路等30个公路项目。此外,将基本建成格敦铁路和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动格库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西宁曹家堡铁路物流基地,新开工加定至西海、西海至察汗诺等高等级公路6项、二级公路6项,以及6000公里农村公路、旅游道路工程。全面建成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基本建成祁连机场、开工西宁机场三期、曹家堡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贵德、都兰等通用机场。

“我们将深入研究交通运输事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民族地区发展的内在联系,着眼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补齐供给短板,拉动有效投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据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永祥介绍,到“十三五”末,我省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外通内联的“两横三纵两枢纽”青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格局(两横即甘青新、新青川通道,三纵即甘青川、甘青滇、甘青藏通道),有效缓解和改善运输能力不足和交通拥堵状况,努力构建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相关链接:生态筑路的先行者

全省“生态立省”战略实施以来,省公路建设管理局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指示精神,践行绿色交通理念,坚守低消耗、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率、高效益建设目标,干线公路建设逐步向“畅、洁、绿、美”方向发展。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规划、设计中,该局把公路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放到同等地位,牢固树立公路建设离不开环保、环保就是建设的思想,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到公路建设全过程。

在项目招投标中,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环保监测机构及污染防治机构对设计图纸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合同范畴,对不利环境保护的图纸要求重新设计,对环保验收不合格的处罚50至100万元。

在工程施工中,要求参建单位对裸露边坡实行草皮回铺,边施工边治理边恢复,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措施。同时,充分利用隧道弃渣和路基弃方填充沟壑,在有水源的地段施工时杜绝污染水源,做好临河、临边防护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各施工监理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驻地总监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落实目标责任制,纳入“四比一创”、评先创优等竞赛活动。注重施工现场和沿线环境保护宣传,各项目办(部)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大力营造环境保护声势,把环境保护变为人人、时时、事事的自觉行动,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生态立省、绿色交通入脑入心。

在干线公路建设中,公路沿线植树种草已成惯例,边坡水泥网格化固定和草皮覆盖落地生根。投资5100万元的S101线龙穆尔沟至黑土山段生态修复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二五”重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工程验收时得到交通运输部高度评价。投资5777.29万元对G315线德令哈市周边116.25公里公路两侧进行绿化,绿化总面积424.9公顷,不仅减轻了风沙对公路的危害,而且有力改善了德令哈市人居环境。在S309线多杂公路澜沧江隧道照明中,首次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降低电能消耗。多次组织专家对茶格高速公路景观工程进行专项研究专题设计,在中央分隔带段种植适合驻地生长的新疆杨、沙棘、白刺等植物,在互通立交区采取乔灌草混合绿化,行车景观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该局紧紧抓住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有利时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县际公路、旅游公路进行改扩建综合治理,邀请青海大学等专家教授对沿线藏、汉、英、蒙四种公路宣传语言进行规范,在海西四条高速公路义务修建环保公厕11个,各项目办免费为司乘人员提供茶水,开展“给一个微笑、问一声好、递一杯水、让一个座、给一个满意答复”等活动,着力打造青海公路建设管理新形象。

截至目前,该局共完成公路建设457.59亿元,修建公路10101.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46.89公里,一级公路48公里,二级公路5805.95公里,三级公路2800.99公里。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华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修建的G315线和109线被国务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环境保护项目”称号,日月山至格尔木线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高原千里文明通道”称号。

短评:抓项目增投资谋发展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还是加速经济持续增长,保证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驱动力。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进出口及国内居民个人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均需由投资的增加来实现。所以,增投资,青海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我们具备了增投资的天时。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凸显了青海增投资的地利。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生态屏障、中华水塔保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三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我们具备良好的增投资环境。青海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团结、共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和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得以落地。

抓项目、增投资需抓住重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所以,围绕“生态保护优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把所需的固定资产等基础设施作为抓项目、增投资的重点,谋划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完善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公共服务系统,不仅可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提高总需求和百姓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抓项目、增投资需抓住关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国家将启动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这是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超前谋划加快构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和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项目库。形成一盘棋,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积极搞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牢牢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我省作为西部偏远省份,改善民生根本上还是要靠生产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投资拉动仍然是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

当前,作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交通投资规模,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研究吃透国家政策精神,准确把握机遇,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全力加快推进;切实提高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提高项目命中率,做到项目与投向的无缝对接;根据国家投资方向和省上重点支持领域,认真谋划和储备一批立当下、管长远、打基础、惠长久的重大项目等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标签: